大模型介绍篇-AI领域核心概念

传统编程指令 vs 机器学习

传统编程

定义:
传统编程是一种通过明确的指令和规则来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任务的编程方式。程序员需要详细地编写每一步操作的代码,计算机会严格按照这些指令执行。

特点:

  • 明确的规则: 程序员需要明确地定义每个步骤和规则。

  • 确定性: 给定相同的输入,程序会始终产生相同的输出。

  • 依赖专家知识: 需要程序员对问题领域有深入的理解,以便编写详细的逻辑和规则。

例子:
假设我们要编写一个程序来判断一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1
2
3
4
5
def is_even(number):
if number % 2 == 0: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在这个例子中,程序员明确地定义了如何判断一个数字是偶数(即数字除以2余数为0)。

机器学习

定义:
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数据训练模型,使计算机能够自动从数据中学习模式和规律的编程方式。程序员不需要明确地编写每一步操作的代码,而是通过提供大量的示例数据,让计算机自行学习。

特点:

  • 数据驱动: 依赖大量的数据来训练模型。

  • 不确定性: 给定相同的输入,输出可能会有所不同,取决于模型的训练和随机因素。

  • 自动化学习: 计算机通过数据自主学习,不需要明确的规则定义。

例子:
假设我们要训练一个模型来判断一张图片中是否有猫。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包含大量猫和非猫图片的训练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来训练模型。

训练集(Training Set)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数据集。它包含输入数据和对应的目标标签,模型通过学习这些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来调整其参数

测试集(Test Set):用于评估机器学习模型性能的数据集。它包含输入数据和对应的目标标签,但这些数据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是不可见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digits

# 加载数据集
digits = load_digits()
X = digits.data
y = digits.target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 训练模型
model = RandomForestClassifier()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
predictions = model.predict(X_test)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现成的数据集和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分类器),通过训练数据来让模型自动学习如何分类数字。

传统编程 vs 机器学习

  1. 编程方式:
  • 传统编程: 程序员编写明确的规则和指令。

  • 机器学习: 程序员提供数据和算法,模型通过学习数据中的模式来做出决策。

  • 适用场景:
  • 传统编程: 适用于规则明确、逻辑清晰的问题,如计算公式、数据处理等。

  • 机器学习: 适用于规则复杂、难以明确定义的问题,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推荐系统等。

  • 处理方式:
  • 传统编程: 需要详细的步骤和逻辑,依赖人类专家的知识。

  • 机器学习: 依赖大量数据,通过学习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来做出决策。

自然语言(NL)

自然语言处理(NLP)

定义: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领域,致力于实现计算机对人类语言的理解、解读和生成。NLP涵盖了从文本处理到语音识别的广泛任务。

例子:

  • 文本分类: 电子邮件过滤系统可以使用NLP来自动将邮件分类为“垃圾邮件”或“非垃圾邮件”。

  • 情感分析: 社交媒体监控工具可以使用NLP来分析用户评论的情感倾向(正面、负面或中性)。

自然语言理解(NLU)

定义:
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NLU)是NLP的一个子领域,专注于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解释人类语言的含义。NLU涉及语义分析、意图识别、实体识别等任务。

例子:

  • 意图识别: 在智能语音助手中,当用户说“帮我订一张明天去纽约的机票”,系统需要识别用户的意图是“订票”。

  • 实体识别: 在同一句话中,系统需要识别出“纽约”是一个地名,“明天”是一个时间表达。

自然语言生成(NLG)

定义:
自然语言生成(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NLG)是NLP的另一个子领域,旨在使计算机能够生成自然、人类可读的语言文本。NLG通常用于自动报告生成、内容创作等场景。

例子:

  • 自动报告: 金融分析工具可以使用NLG来生成每日或每周的市场分析报告。

  • 内容创作: 新闻自动写作系统可以根据输入的数据生成新闻文章,如体育比赛的赛后报道。

通俗易懂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智能语音助手(如Siri或Alexa),以下是NLP、NLU和NLG在其中的具体应用:

  1. 用户输入: 用户说:“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2. 自然语言处理(NLP):

    • 语音识别: 首先将用户的语音转换为文本:“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 文本预处理: 清理和规范化文本,如去除多余的空格或标点。

  3. 自然语言理解(NLU):

    • 意图识别: 系统识别用户的意图是询问天气。

    • 实体识别: 系统识别出“明天”是时间相关的实体。

  4. 数据处理: 系统查询天气数据库,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

  5. 自然语言生成(NLG):

    • 生成文本: 系统将查询结果转换为自然语言文本:“明天的天气是晴天,最高气温25度,最低气温15度。”

    • 语音合成: 将生成的文本转换为语音,并播放给用户。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NLP、NLU和NLG如何协同工作来实现一个完整的自然语言交互过程。

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

监督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模型通过已知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训练,直到模型能够准确地匹配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任务是将输入数据分为离散的类别。

  • 例子:垃圾邮件过滤。给定一封电子邮件,模型需要判断这封邮件是垃圾邮件(spam)还是正常邮件(ham)。

回归(Regression)

回归任务是预测连续的数值输出。

  • 例子:房价预测。根据特征(如房子的面积、位置等),模型预测房子的价格。

关联规则(Association Rule)

关联规则是寻找数据中不同项之间的关系或模式。

  • 例子:购物篮分析。超市可以通过关联规则发现哪些商品常常一起被购买,比如“如果顾客买了面包和黄油,他们也很可能会买牛奶”。

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无监督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模型在没有标签数据(即没有输入和输出配对)的情况下,通过数据内部的结构进行学习。

聚类(Clustering)

聚类任务是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每个组中的数据项彼此相似。

  • 例子:客户细分。根据购买行为的数据,商业可以将客户分成不同的群体,比如“大宗购买者”、“偶尔购买者”等。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强化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其中一个 智能体(Agent) 通过与 环境(Environment) 互动,以试错的方式学习如何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

核心概念:

  1. 状态(States):状态是对当前环境的一种描述。在任何时刻,智能体所处的状态反映了当前的环境情况。

    • 例子:在一个迷宫游戏中,状态可以是智能体当前所在的位置;在围棋中,状态就是棋盘上每颗棋子的布局。
  2. 奖励(Reward):奖励是对智能体在某个状态下采取某个动作后的反馈,它可以是正的(奖励)或负的(惩罚)。

    • 例子:在迷宫游戏中,如果智能体走到正确的方向,可以获得正的奖励(例如+10分);如果撞到墙壁,可能会获得负的奖励(例如-10分)。
  3. 智能体(Agent):智能体是执行动作并接收奖励的决策者。智能体通过不断地选择动作来改变其状态,从而尝试最大化累计奖励。

    • 例子:在自动驾驶汽车中,智能体就是控制汽车行驶的算法;在游戏中,智能体就是玩家控制的角色或者对手AI。

强化学习的过程:

  1. 观察:智能体观察当前的状态。

  2. 选择动作:根据当前状态,智能体选择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可能基于之前的学习,也可能是一个随机选择。

  3. 执行动作:智能体执行所选择的动作,环境随之发生改变。

  4. 获取反馈:环境向智能体提供执行该动作后的新状态及即时奖励。

  5. 更新策略:智能体根据奖励更新其策略,使其在未来选择更优的动作,以获得更多的累计奖励。

一个简单的例子:

玩具汽车学习走迷宫

  1. 状态(States):玩具汽车在迷宫中的位置,例如(2, 3)代表在迷宫中第二行第三列的位置。

  2. 动作(Actions):玩具汽车可以前进的方向,例如上、下、左、右。

  3. 奖励(Reward):如果玩具汽车朝着出口前进,它获得一个正的奖励(+10分);如果撞到死胡同或墙,则获得负的奖励(-10分)。

  4. 智能体(Agent):控制玩具汽车的AI

学习过程:

  1. 玩具汽车在迷宫的某个位置开始(初始状态)。

  2. 汽车根据当前状态选择一个方向行驶(例如向右)。

  3. 汽车驾驶,位置发生变化(新状态),并根据新状态获得奖励(例如没有撞墙,获得+1分)。

  4. AI 根据奖励更新其策略,逐渐学习在迷宫中如何移动才能尽快找到出口。

通过这种试错和不断优化策略的过程,玩具汽车最终会形成一套有效的行为策略,使其能够成功找到迷宫的出口,同时避免无效的或有害的动作。

总结来说,强化学习通过不断试验和从环境中获得反馈,让智能体逐渐学会在不同的状态下采取最佳的行动,以获得最大的累计奖励。机器学习模型的效果评估是确保模型能够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准确预测的重要步骤。在理解这个评估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概念:欠拟合、最佳拟合和过拟合。

机器学习效果评估

欠拟合 (Under-fitting)

欠拟合是指模型过于简单,无法捕捉到训练数据中的模式和特征,导致在训练数据和新数据上的表现都很差。

例子:

  • 简单例子:想象一下你用一条直线来拟合一个明显是曲线的散点图。如果数据点分布成一个“U”形,而你只用一条直线来拟合,就会错过大部分数据的特征,导致欠拟合。

  • 实际例子:在房价预测问题中,你只用房子的面积一个特征来预测价格,而忽略了位置、房龄、装修等重要特征,导致模型无法准确预测房价。

最佳拟合 (Optimal-fitting)

最佳拟合是指模型恰当地捕捉到了训练数据中的模式和特征,同时也能很好地应用于新数据。这种情况下,模型在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上都有良好的表现。

例子:

  • 简单例子:你用一条适当的二次曲线(抛物线)来拟合一个“U”形的散点图,曲线能够很好地通过大部分数据点,这是最佳拟合的状态。

  • 实际例子:在房价预测问题中,你考虑了多个重要特征(如面积、位置、房龄、装修等),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训练数据中的房价,并在新数据上表现也很好。

过拟合 (Over-fitting)

过拟合是指模型过于复杂,过度地记住了训练数据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噪声,从而失去了对新数据的泛化能力。过拟合的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表现很好,但在新数据上表现较差。

例子:

  • 简单例子:你用一条非常复杂的高次多项式曲线来拟合一个“U”形的散点图,这条曲线几乎精确地通过每个数据点,但实际数据通常带有噪声,在新数据上,复杂曲线就不再适用。

  • 实际例子:在房价预测问题中,你不仅使用了面积、位置、房龄、装修等特征,还加入了一些不相关的特征(如前几天是否下过雨),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表现非常好,但在新数据上预测效果很差。

总结:

  1. 欠拟合 (Under-fitting):模型太简单,不能很好地捕捉数据中的模式。

    • 简单例子:用直线拟合“U”形数据。

    • 实际例子:房价预测中只用面积一个特征。

  2. 最佳拟合 (Optimal-fitting):模型恰到好处,既能很好地拟合训练数据,也能对新数据有良好表现。

    • 简单例子:用合适的二次曲线拟合“U”形数据。

    • 实际例子:房价预测中使用了多个重要特征。

  3. 过拟合 (Over-fitting):模型太复杂,过度记住了训练数据,无法泛化到新数据。

    • 简单例子:用复杂的高次多项式拟合“U”形数据,过度拟合了每个数据点。

    • 实际例子:房价预测中加入了很多不相关特征,结果在新数据上效果不好。

总之,目标是找到让模型最佳拟合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平衡点,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利用多层神经网络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在理解深度学习时,我们需要了解神经网络的三种关键层:输入层(Input Layer)、隐藏层(Hidden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输入层 (Input Layer)

输入层是神经网络的第一个层,它接收原始的数据输入。这些输入可以是图像的像素值、文本的词向量或其他形式的数据。输入层的节点(或神经元)数目取决于输入数据的特征数。

例子:

  • 图像分类:如果你有一张28x28像素的灰度图像作为输入,输入层将有28×28=784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像素值。

  • 房价预测:如果你有五个特征(如面积、位置、房龄等),输入层将有5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特征值。

隐藏层 (Hidden Layer)

隐藏层位于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负责对输入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变换。隐藏层可以有一层或多层,称为“深度”正是因为有许多隐藏层。每个隐藏层通过与前一层和后一层的连接(权重和偏置)来传递信息。

例子:

  • 图像分类:何将28x28像素的输入映射到更加抽象的特征层,如第一层可能识别边缘,第二层可能识别更复杂的形状。

  • 房价预测:隐藏层可以捕捉输入特征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帮助模型准确预测房价。

输出层 (Output Layer)

输出层是神经网络的最后一层,它给出模型的最终预测结果。输出层的节点数目和类型取决于具体的任务。

例子:

  • 图像分类:如果你要把图像分类为10个类别(如手写数字0-9),输出层将有10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类别的概率。

  • 房价预测:如果你需要预测房价,输出层将有一个节点,它输出房价的预测值。

综合例子:

任务:图像分类

  1. 输入层:假设我们分类的是28x28像素的手写数字图像。

    • 输入层节点数:784个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像素值。
  2. 隐藏层:假设有两层隐藏层。

    • 第一隐藏层:提取简单特征(如边缘),设有128个节点。

    • 第二隐藏层:提取更复杂的特征(如更高层次的形状),设有64个节点。

  3. 输出层:假设分类为10个类别(数字0到9)。

    • 输出层节点数:10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图像属于某个数字类别的概率。

任务:房价预测

  1. 输入层:假设预测房价时用五个特征:面积、位置、房龄、房型、市场状况。

    • 输入层节点数:5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特征。
  2. 隐藏层:假设有一层隐藏层。

    • 隐藏层:捕捉输入特征之间的复杂关系,设有10个节点。
  3. 输出层:输出预测的房价。

    • 输出层节点数:1个节点,表示预测的房价。

简而言之:

  1. 输入层:接收原始数据。

  2. 隐藏层:提取和转换输入数据的特征。

  3. 输出层:给出预测结果。

通过这些层的协同工作,神经网络能够从原始数据中学习模式,并对新数据进行准确的预测或分类。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是模仿人脑工作原理的一种算法,由多个互相连接的节点(也叫神经元)组成。这些节点被组织成不同的层,通过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和权重调整来处理数据。

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1. 节点(Neuron):类似于人脑中的神经元,每个节点接收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输出信号。

  2. 层(Layer):神经网络的结构由多个层组成,每层包含一定数量的节点。一般分为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3. 连接(Weights):每两个相邻层之间的节点通过带有权重的连接相连,这些权重决定了信号传输的强度。

浅层神经网络(Shallow Neural Networks)

浅层神经网络是指包含少量隐藏层(通常只有一个隐藏层)的一种神经网络。由于层数较少,计算相对简单,适用于一些较简单或较小规模的任务。

例子:

  • 任务:二分类问题(如垃圾邮件识别)

    • 输入层:接收邮件的特征(如文本词频等)。

    • 隐藏层:只有一层隐藏层,包含若干节点。

    • 输出层:输出是两个节点,表示垃圾邮件或正常邮件的概率。

浅层神经网络虽然简单,但在某些简单任务上表现不俗。例如在垃圾邮件识别时,简单的特征如特定词汇的频率就能较好地区分垃圾邮件。

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

深度神经网络则包含多个隐藏层,层数较多,使其能够捕捉数据的复杂模式和高级特征。深度神经网络被用来处理更复杂、规模更大的任务,比如图像识别、自驾车、自然语言处理等。

例子:

  • 任务:图像分类(如手写数字识别)

    • 输入层:接收图像的像素值(比如28x28的灰度图像,有784个输入节点)。

    • 多个隐藏层:每个层逐步提取图像的不同特征,比如边缘、形状和更复杂的模式。可能包含若干层,每层有大量节点。

    • 输出层:输出是多个节点(比如10个节点),每个节点表示图像属于某个类别(如数字0-9)的概率。

深度神经网络由于其多层结构,能够逐级提取更复杂的特征。例如在图像分类任务中,底层隐藏层可能识别简单的边缘特征,中间层可能识别复杂的形状特征,顶层隐藏层则综合所有特征完成最终的分类任务。

总结:

  1. 浅层神经网络(Shallow Neural Networks)

    • 结构:通常只有一个隐藏层。

    • 适用任务:简单、规模较小的任务。

    • 例子:垃圾邮件识别。

    • 优势:计算简单,训练时间短。

  2. 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

    • 结构:包含多个隐藏层。

    • 适用任务:复杂、规模较大的任务。

    • 例子:图像分类、自驱动汽车。

    • 优势:能够提取复杂的高级特征,更适用于复杂的问题。

通过这个简单的区分,深度神经网络和浅层神经网络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隐藏层的数量和数据处理能力上。浅层神经网络适合简单任务,而深度神经网络则在处理复杂任务时表现更为强大。

CNN(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种特别设计用来处理具有类似网格结构的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例如图像(本质上是像素的矩阵)。在最简单的术语中,CNN通过模拟我们人类的视觉系统工作来帮助计算机“看懂”图像或其他类似数据。

要理解CNN,我们可以通过如何处理图像的任务来进行说明:

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

假设你有一张纸上画着各种形状(如圆形、方形等)。你用一个小镜子(这就是所谓的“滤镜”或“卷积核”)来观察这张纸。每次你只能看到镜子中的一小部分图形。根据这部分,你尝试猜测这是哪种形状。移动镜子到纸上的不同部位,重复这个观察过程,最终你可以获得关于图形的不同信息。在CNN中,这个“小镜子”观察的过程就是“卷积操作”,它可以帮助模型捕捉到图像中的基本特征(如边缘、角点等)。

池化层(Pooling Layer):

接下来,如果你想让镜子中看到的图像部分更抽象、更容易总结(即减小它的尺寸),你可能会选择在画好的图形上用较大的格子遮住一些部分,只保留某些重要的特征(比如形状的特定部分)。这个过程类似于“池化”,它有助于降低处理的数据量和抓取最显著的特征。

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 Layer):

最后,将你的所有观察结果放在一起,尝试根据你提取的信息来完整地识别纸上的整个图形。在CNN中,这个汇总过程是通过“全连接层”完成的,它基于前面提取到的所有特徥做出最终的判断和分类。

例子:

想象在一个自动分拣系统中,系统需要区分苹果、梨和橙子。CNN通过学习这三种水果的卷积图像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在卷积层捕捉这些特征,在池化层精化并简化特征,在全连接层做出最终判断。这样,当下次系统看到一个新的水果图像时,它可以通过这些学到的特征来识别和分类。

总的来说,CNN通过模拟观察和结构化处理来理解图像,类似于我们通过看不同部分来理解一个完整画面的方式。

RNN(循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RNN)是一种专为处理序列数据(如文字、语音或任何连续的时间数据)而设计的神经网络。与传统的神经网络不同,RNN能够处理输入之间的时间动态关系,使其特别适用于那些需要理解时间序列数据或上下文信息的场景。

基本工作原理:

想象你在看一部电影,并且你想要随时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每经过一段电影,你都会根据目前为止看到的内容(而不只是最近几分钟的内容)来更新你的预测。RNN的工作方式与此类似:它记住之前发生的事情,并使用这些信息来帮助作出当前的决策。RNN内部有所谓的“循环”,这使得过去的信息能够影响当前的输出。

如何理解RNN:

  1. 记忆功能:你可以将RNN想象为有记忆的网络,它不仅看当前的输入(比如现在的字或词),而且还“记得”它之前处理过的信息。

  2. 参数共享:在处理序列的每一步时,RNN重复使用同一套参数(权重和偏置)。这不仅使得模型更加紧凑,而且还可以处理任意长度的序列。

  3. 输出依赖:根据应用,RNN可以在任何时间点生成输出,或者在处理完所有输入后才产生一个输出。这意味着它可以被用来做分类(比如判断一句话的情感)、生成连续的数据(如文本生成)等。

示例:

  1. 语言模型:假设你要预测一句话中下一个词是什么。RNN通过读取目前为止的句子(单词的序列),根据上下文预测下一个单词。比如,在“晚饭后我们去”之后,RNN可能会预测“散步”作为下一个词。

  2. 股票价格预测:给定一个股票过去的价格序列,RNN可以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动。它通过分析价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来做出未来的预估。

  3. 手写文本识别:当你写字时,每一个字符与前一个字符都有关联。RNN能够分析字符序列,并帮助识别整个单词或句子。

总结来说,RNN通过其内部的循环连接,能够保留信息的流动,这使它非常适用于那些需要考虑时间连续性或输入之间关系的任务。这种“记忆功能”使得RNN在自然语言处理、时间序列分析等领域表现出色。

RNN(循环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每一层都担任不同的角色。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层在RNN中的功能。

输入层

这一层的任务是接收序列中的每个元素(例如,一个句子中的单词或时间序列数据中的一个时间点)。假设我们的任务是进行文本情感分析,并且输入是一句话中的每个词。每个词首先被转化为数字形式(通常是向量,通过词嵌入技术如Word2Vec或GloVe实现),然后送入RNN。

例子:

在处理句子:“我爱自然语言处理”时,每个词(例如“我”、“爱”、“自然”、“语言”、“处理”)依次被转换为向量,并输入到网络中。

隐藏层

隐藏层是RNN的核心,它负责处理输入并保留先前输入的信息。隐藏层中的节点会对当前输入和前一个时间步的隐藏状态进行处理,生成新的隐藏状态,这个过程会不断循环。这使得网络能够从数据的序列中“记住”信息,并用这些信息影响后续的输出。

例子:

继续上面的情感分析的例子,当单词“我”输入后,隐藏层更新其状态。当下一个词“爱”输入时,隐藏层不只是考虑“爱”,而是结合之前的状态(已经处理了“我”)来更新状态。这个状态现在包含了“我爱”的信息,以此类推。

输出层

在序列的每一步或最后一步(取决于特定的应用),输出层会基于隐藏层的最终状态生成输出。输出可以是一个类别标签(如在分类任务中),一个连续值(如在回归任务中),或者是下一个序列元素(如在预测任务中)。

例子:

在情感分析例子中,输出层可能在处理完整个句子后评估整个句子的情感倾向,并输出是积极、中立还是消极的情绪标签。

总结

通过输入层接收并转换数据,隐藏层处理并“记忆”序列中的信息,最后输出层根据隐藏层的信息作出决策,RNN能够有效地处理序列数据。这种结构使得RNN在语言模型、股票预浔、语音识别等众多需要理解序列数据的上下文的任务中表现优异。